记者雪中采访郑州立交桥下农民工:病一直扛着

2012年12月14日04:39  东方今报

  ■ 编者按

  昨天,郑州下了入冬以来“最像样的一场雪”。

  雪花,让这座城市格外轻盈,也让立交桥下更加冰冷。那些栖息在桥下的农民工兄弟,生活得怎么样?他们有棉衣吗?有被子吗?有热汤吗?

  东方今报特派三路记者,分赴郑州市中州大道郑汴路立交桥、郑州市中州大道东风路立交桥、郑州市解放路二马路立交桥下,贴身采访这里的农民工兄弟。三路80后的女记者,在雪地里、大桥下,和这些农民工兄弟交流了近3个小时。

  雪下得起劲,整个城市仿佛很冷。但在这狭小的空间下,在这些立交桥下,带给我们的既有感动,也有思考。

  他们是谁,从哪里来,将何去何从,他们想要什么,我们为他们能做什么?

  党的十八大报告里提出,要健全人力资源市场,完善就业服务体系。《中原经济区规划》中提到,要“推进农民工综合服务平台建设”。这是不是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?

  今天,且随我们一起,在立交桥下,记录、见证、深思。

  担心亲人看到报道拆穿“谎言”务工者躲开记者镜头

  □东方今报记者 李娟娟 夏寒 付雨涵 实习生 狄晓晶/文首席记者 张晓冬 记者 袁晓强 刘栋杰/图

  地点1:郑州市中州大道东风路立交桥下

  故事1:“俺家两个孩儿都可喜欢玩雪,我真希望他们在这里,一块拍个照”

  ●“路边卖面的好心大婶给我们留了半桶面条”

  昨日中午1点10分,雪下得正紧。这里聚集着20多位农民工兄弟,他们正围着小火堆,吃着热汤面。

  记者:“大哥,这面是你们自己做的?”

  农民工:“路边卖面的好心大婶给我们留了半桶面条。”

  好心的阿姨姓王,在明鸿路卖浆面条。1点左右,王阿姨推着卖剩的小半桶浆面条来到立交桥下,招呼没吃饭的农民工喝热汤,起初大家很不好意思,王阿姨盛了6碗放在车沿上,他们才端起,围着火堆,热热地喝了。

  正赶上记者过来,王阿姨还没有走,锅里见了底。记者想帮农民工付钱,王阿姨却推辞不要。

  “咱有家有房住的,比他们强多了,这点东西不值啥钱。”王阿姨说。

  22岁小伙陈诺言,吃完面条不忘给王阿姨“卖个乖”:“姨,您和俺妈做的面吃着一样的味,真暖和,真好吃!”陈诺言说,中午他们在城中村吃饭,热面条就着大馒头,4块钱一顿饱饭。

  ●下大雪 活儿不好找 寸步不离立交桥

  立交桥下,有10多名来自周口太康的农民工。他们聚集在这里,寻找着搬运、装卸工作的体力活。地上铺着防水塑料袋、凉席,放着棉被毛毯,农民工郭军政说,两条棉被,铺一条盖一条,晚上和衣躺下,几个人挤一块暖和些。

  郭军政今年37岁,来自太康农村,家中父母健在,他还有妻子和两个儿子。由于没文化,农忙时回家种地,农闲时只能在立交桥下,做些搬运、装卸等体力活,活不固定,“看天吃饭”,月收入2000元已是“最高工资”。

  “咱干活讲求的是诚信,弟兄们有的是体力,而且价位比别的地儿便宜。”郭军政说,他希望有人派活给他们,让弟兄们多挣点钱,年关回家好给家里妻儿老小交代。

  同样来自太康农村的王守信,为揽活,吃饭都是让同乡带,他说,那是传统用工的地方,竞争很激烈,怕走了错过一个挣钱的好机会。“最多的一次活分到过300元,这个月还没做一单生意呢。”

  ●新年愿景:争取多干活 过完年带儿子来郑州动物园

  提到儿子,郭军政脸上笑容多起来,“我小儿子13岁了,特知道跟我亲,回家还给我倒水喝,希望我带他去动物园。”郭军政说,这是儿子的新年愿望,年底了他打算冲一冲,争取多干活,过完年带儿子来郑州动物园。

  郭军政说,自己在这里受冻,他不觉得苦,他希望家里两个儿子能健康成长,多学习文化知识,将来上大学,才不枉自己现在在外漂泊。

  “今天下大雪了,俺家两个孩儿都可喜欢玩雪,我真希望他们在这里,一块拍个照。”一直很乐观的郭军政,说着说着,泪就出来了,他觉得,自己对不起儿子,儿子逢年过节想要的玩具、新年礼物,自己爱惜钱都没有买过,而这次下定决心带孩子去动物园,不论花多少钱。

  地点2:郑州市解放路与二马路立交桥下

  故事2:“只要是背着编织袋行李的,那个市场都不让进去”

  有俩农民工

  要了一碗面吃

  昨日下午1点半左右,郑州室外温度-1℃。郑州二马路劳务市场旁,不少工人还穿着夏天的单鞋,在桥下耐心地等待“老板”的光临。

  “老板”很少,桥下风雪太大,农民工们只好在路边几个屋檐下,蜷缩着暂且避寒。

  “来,吃点东西吧?”市场上,一个小推车上卖着2块钱一碗的面和米皮。有俩农民工,要了一碗面吃。13时40分,老板准备收摊,从一塑料袋子里,捞出三块热乎乎的卤豆干,送给旁边缩在被子里的农民工。

  “他病了,一直扛着。”卖饭的小贩说,这个农民工这两年一直都住在桥下,都混脸熟了。他叫老张,看他病两天了,不能再不吃东西。

  三块废旧的三合板拼在一起,上面铺了两层硬纸片,一床露着棉花的被子,床头扔着一个编织袋当枕头,这就是农民工老张的“家”。

  因为雨雪太大,60余岁的老张窝在桥下这个“家”中,用被子紧紧地盖着头。

  床边上,老张花一元钱专门托人写的“搬运工”用工告示,也被大雪打湿了。

  “他病两天了。”周口的农民工小蔡说,因为没钱不敢去医院,老张昨天在被子里窝了一天,高烧不下。12日晚,桥下一个人死了,来了一群采访的记者,其中一位记者给他买了感冒药。“吃了药好多了。”老张告诉记者,连续两个月都没有找到活干,身上只有3块钱了。

  8年前,老张从老家东北出来,到郑州找活。这8年中,老张只有2年在一个厂子里打工时有地方住,平时因为房租太贵,郑州的立交桥、涵洞这些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,就成了他的住处。

  “在这个桥下,已经待了两年了。”老张说,他年龄大了,越来越不好找工作。

  外面大风又把老张的“告示”卷跑了,老张忙穿鞋跑去捡,脚上就一双露着指头的单布鞋。说话中,老张看旁边的摄影记者在拍照,忙说:“能不能不拍我,不想让家人看到,我给他们说找到活了。”

  “只要是背着编织袋行李的,那个市场都不让进去”

  “工地老板都是5点过来招人,你起来晚都没活了。”老张说,这两天天气不好,早上来招人的老板也没有几个。

  桥下,风雪越来越大,距离老张“家”不到200米的地方,就是郑州农村人力资源市场。

  记者在郑州农村人力资源市场看到,很暖和的市场内,等活的农民工并不多,不少座椅空空荡荡,现场只有一家工厂在进行招聘。

  “背着行李的,不让进。”提起去人力资源市场找活,老张说,“只要是背着编织袋行李的,那个市场都不让进去。”

  “现在一般工厂都要求年轻化,人家起步学历都是初中,咱就是小学,靠体力挣钱,文化素质有限。”桥下几位等工的农民工说,农民工只能干建筑,靠体力挣钱。人力资源市场里招人,上去就问学历和年龄,都不适合多数农民工。

  老张的“愿望”:有活儿干

  记者:想回家吗?

  老张:想。但家里老小,更需要上学和看病的钱。

  记者:你今年春节回去吗?

  老张:不回去了。已经连续3年都没回过家。省点车票钱。

  记者:如果真扛不住了,你希望得到什么帮助?

  老张:有活儿干。

  务工者称之所以不愿干长工是担心老板不讲信用

  □东方今报记者 李娟娟夏寒 付雨涵 实习生 狄晓晶/文首席记者 张晓冬 记者 袁晓强 刘栋杰/图

  地点3:郑州市中州大道郑汴路立交桥下

  故事3:“自己在外面受点罪不要紧,也得顾及家里人的感受”

  ●看到招工的来 大家赶紧追着问

  郑州市中州大道郑汴路北侧的立交桥下,有一片白色栅栏围起的空地,这儿本是公交车夜晚停泊的地方,却成了外来农民工的栖身之地。

  沿着栅栏,地上铺了一圈被褥,几十位农民工正聚在那里,有些站成一堆说着话,有些躺在自己的“地铺”里,露出个脑袋东张西望。来自中牟县的马大伯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。

  马大伯一个月前来到郑州打工。“家里的地不多,老婆在家照料孩子,我就出来打工挣钱。” 马大伯说,家里的两个宝贝女儿都正十七八岁,还在上学,不愿让她们辍学打工。

  早晨6点多,马大伯和工友就在中州大道郑汴路东北侧路边站着。

  “平时招工的都会开个面包车到那找人,我们都守在那等。只要一见有人来招工,就赶紧跑过去上车跟着走……”

  可直到昨天下午3点,也没有人过来招工。马大伯说:“今天下大雪,没活干,只能等到明天再接着找。”

  马大伯说,他们之所以不愿干长工,是因为有些招工老板开的条件很好却不讲信用。他解释:“一天出100元,30天3000块钱。听着很好,但是去干了,一个月之后没人给工钱。拖着你在那等,一天两天可以,时间长了没钱吃饭,过不了三五天你自己就走人了。现在我们就干一天活要一天钱,明天你不使我了,我去给别人干。要是要不来工钱,等于白干。”

  马大伯讲了一件委屈事儿:12日下午3点多,一辆白色面包车停在了立交桥下,说要招工去工地挖土。马大伯和十几个工友争先恐后钻进面包车,被拉到了省人民医院南面的工地里。对方称,从晚上7点干活到12点,一个钟头12块钱,给5个钟头的钱,另外还管顿晚饭。

  马大伯和工友不停干活到凌晨1点半时,仍不见招工的人结工钱。直到他们在工地挖土挖到凌晨2点,对方才给了工钱,让他们走人。“开始说晚饭是下面条,结果什么都没有。”马大伯说,凌晨连公交车也没得坐,他只好和工友每人出了五六块钱,打车回到立交桥下的“地铺”饿着肚子睡觉。

  ●“我们都很感谢那些善人,帮我们解燃眉之急”

  马大伯说,郑州也给了他们很多温暖。

  12月9日,曾有一对夫妇开车到立交桥下,给他们送来面包,热稀饭,还有棉衣。“我们都很感谢那些善人,帮我们解燃眉之急。虽然在这没挣到钱,但我们还是感觉到了温暖。”

  马大伯的床位前,铺着一张草席,一层单子,上面再盖个有破洞的棉被。一旁的农民工指着白色栅栏上挂着的大大小小塑料袋说,那都是晚上睡在公交车中间工友的被褥,白天铺盖没地放,卷起来挂在栏杆上。

  ●“如果没钱回家,救助站会来帮我们吗”

  来郑一月有余,马大伯只回过一次家,虽说中牟县并不远,但他觉得“一来一回几十块,能省就省。”

  这时,一位同是中牟县来打工的年轻小伙大声问:“如果我们没钱回家,给救助站打电话,他们会来帮我们回家吗?”

  马大伯告诉记者,其实很多农民工都有同样的疑问,只是看到采访车就避开了。

  因为他们大多在家都有老婆孩子,怕万一上了“镜头”,让家里人知道,他们在外面过得像要饭的一样,会担心难过。还有些农民工的孩子年龄大了,让别人知道他们家里条件差,年龄大的连对象都不好找。

  “自己在外面受点罪不要紧,也得顾及家里人的感受。”马大伯说。

  ■ 背景新闻

  郑州一男子死在路边

  警方已介入调查

  12日晚,有网友报称,郑州市解放路附近一男子在路边死亡。

  昨日,东方今报记者从郑州警方获悉,12月12日19时10分,郑州市公安局解放路派出所民警巡逻至解放路与铭功路附近时,接群众报警,称在二马路与解放路交叉口西南角有一男子倒卧在地上。

  民警赶到现场后,发现一名40岁左右的男子躺在路边张仲景大药房门前的台阶上。19时17分,120赶到现场,经初步检查,该男子无生命迹象,经过20余分钟的紧急抢救后,确认其死亡。

  经警方现场初步勘查,该男子身着棉衣、毛衣、皮鞋,无体表伤,无证明身份的任何证件,死因不明。目前,警方正对死亡男子的身份和死因进行调查。

  东方今报记者 赵丹

(原标题:东方今报独家透视《立交桥下》 记录务工者真实生活)

(编辑:SN021)
分享到:

猜你喜欢

换一换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  • 新闻北京地铁连续发生女乘客被划伤案告破
  • 体育世俱杯-托雷斯连续破门 切尔西3-1进决赛
  • 娱乐曝迷幻饭局男星曾欲迷奸嫩模 被同行误食
  • 财经机构指五粮液洋河等龙头酒企塑化剂超标
  • 科技iPhone 5大陆开卖:货源充足 售5288元起
  • 博客日本选出年度汉字 明星婚宴送多少红包?
  • 读书国殇日:勿忘中日历史惨痛黑镜头
  • 教育北漂硕士起薪仅2500 提及学历羞于启齿
  • 育儿男孩被幼儿园老师用椅子打骨折(图)